秉持初心笃定前行 勇担使命砥砺奋进——萍乡博物馆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Jan 28, 2022 | 作者: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萍乡博物馆按照市文广新旅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着力在改革创新上争当表率,在服务提升上争做示范,在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聚集各方力量、聚焦中心任务、聚力提质增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现将我馆全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时刻把牢组织“主动权”
馆党支部按照“抓党建、凝合力、夯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共进,互促共长。一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为每位党员征订了一套必读书目,做到学习教育不落一人,不留死角。今年以来,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4场,开展“四史”专题教育5场,集中学习14次,支部全体党员撰写学习心得3次;激励党员利用“八小时”外时间,强化个人自学,学习强国超35000分以上的有8人。二是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馆党支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通过开展各项志愿活动,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了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高度重视新党员的发展工作,馆党支部为一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3名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四是积极参加红色文化宣传活动。馆党支部选送《张家湾的红灯》参加江西省文博系统“跟着红歌学党史”合唱展演比赛中荣获全省二等奖,被学习强国、大江网等媒体报道;选送的微党课《信仰的力量—脚写血书刘仁堪》《德行兼备,铭记使命》《不变情怀,永恒初心—致敬时代楷模龚全珍》获得党员群众好评,其中,由何志强同志主讲的《德行兼备,铭记使命》被市直机关工委公众号推送。
二、坚持预防为主,全面筑牢安全“生命线”
我馆始终坚持将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又一个文物安全年。一是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持续加强安保队伍管理,做到了交接班无缝对接、报警处理及时到位,24小时值守不离岗,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全馆无盲区无死角隐患排查等,全力保障文物安全。二是不断强化馆内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主动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动,定期开展安全防范演习,全年共组织消防安全疏散演练2次、消防微型站成员消防演练12次,组织全馆职工熟悉应急技能,熟练操作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我馆自防自救能力。三是重视技防系统的维护更新,今年我馆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消防、安防以及防雷系统进行了全面更新提升,特别是安防系统已自筹资金全部从模拟数据提升为高清数字系统,形成了一个更具现代化与科技化的技防系统,为全馆安全工作创造了更加完善的设备条件。
三、点燃创新引擎,当好服务群众“贴心人”
2021年,我馆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行错峰、限流参观的基础上,全年共接待观众二十余万人,讲解200批次以上,重要接待近40批,圆满完成了免费开放接待工作。馆社教部被共青团中央评为第20届青年文明号,被共青团萍乡市委、萍乡市教育局、萍乡市少工委列为红领巾讲解员实践教育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年,我馆在陈列展览方面革故鼎新,社会教育方面推陈出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临时展览和形式新颖的社会教育活动,持续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一)整合文物新资源,特色临展见质效。我馆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全年共推出展览12个,其中引进展览3个,联合展览9个。引进展览包括《鉴证千秋——历代铜镜精品展》《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红色百年——红色文物藏品图片展》,其中,《红色百年——红色文物藏品图片展》在本馆展出后还送往芦溪县博物馆进行借展。联合展览包括《江西现代漆画文献展》《李祖葳山水画作品展》《“永远跟党走·我们的中国梦”上栗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一切献给党,一心跟党走——建党一百周年英模画展》《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中国梦劳动美”萍乡市职工盆景、根石、兰花艺术展》《见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纪念毛主席来安源100周年红色藏品展》《袁赣忠、卢林书画作品联展》《萍乡市摄影艺术展览》《凝望髙峰一蔡正雅、范阳、皮达山水作品展》。这些特色临展进一步丰富了我馆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有效满足了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实干担当创品牌,服务品质见成效。今年以来,我馆共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一百三十余场,其中线上活动四场、历史小课堂八场、流动博物馆活动三场(共二十余批次)、恐龙影视微课堂三十二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八场、主题研学游活动三十九场(共一百余批次)、重大节日特辑活动十三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两场,志愿服务型活动二十余场。
1.“历史小课堂”,馆内课堂、流动课堂同步进行。“历史小课堂”系列活动自推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预约不断。2021年社教部继续通过“菜单式、订单式”方式让馆内课堂和流动课堂同步进行。全年历史小课堂分别走进了萍乡六中、汪公潭小学、登岸下社区、萍师附小、莲花琴亭镇凫村小学等中小学校,还邀请了兹山书院等社会培训机构学生来馆参加,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了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2.沉浸式社教活动,紧扣主题、形式丰富。通过在恐龙王国展厅讲解、恐龙影片观赏、电影内容解读、手工制作等环节,让孩子们在充满自然奇幻色彩的环境中了解恐龙科普内容。另外,还推出了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其中包括展厅革命史部分详细讲解、相关红色影视片段、纪录片学习,通过这种沉浸式教学体验,加深孩子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获得了大批中小学生的喜爱。
3.主题节日活动,传统文化、第二课堂有效结合。我馆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包括:线上历史小课堂之“我们的小年”、“翰墨飘香,春暖萍城”书法家赠春联活动、《历史小课堂》之“彩灯高挂,喜迎新春”活动、“萍博艺工坊”春节牛年特辑系列活动、“游文庙,闹元宵,猜灯谜”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端午“历史小课堂”送课进校园活动、“我们的节日•中秋大团圆”主题活动、“迎国庆”送展览送讲解进校园活动、国庆期间讲解员体验日活动;“盛世重阳 幸福共享——我们的节日·重阳”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使传统节日、主题日更加意义深刻。
4.研学游活动,持续升温、备受欢迎。今年我馆主题研学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参与的市内外学校以及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宜春九中、上饶师范学院、萍乡六中、安源中学、萍师附小、龙凤幼儿园、萍乡三中、小太阳爱乐幼儿园、萍乡学院、江西工业学校、闪石小学、硖石小学、宜丰中学、桐木镇洪东小学、上栗中学、澳南幼儿园、江西应用工程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萍矿机关幼儿园、登岸小学、汪公潭小学等几十所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走进我馆开展研学游活动,达到了近几年来馆研学游人数的一个高峰期。
5.志愿服务活动,水平提升、力量扩大。我馆依托馆藏资源,开展了以“历史文化讲解、流动博物馆、社会教育推广、青少年志愿服务体验”等项目化志愿服务。继续与星星潜能开发中心等社会机构合作,为山区留守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在“雷锋精神学习教育实践月”活动中,组织小小讲解员志愿者们为观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等等。通过一系列创意新颖、意义独特的志愿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每位志愿者的责任意识,提升了我馆志愿服务水平。
6.利用孔庙阵地,推动社教活动与国学、传统文化相融合。我馆充分发挥萍乡孔庙独有的作用,利用南正街的区域优势,向社会公众推出了一系列体验性的文化活动,如:“游文庙,闹元宵,猜灯谜”活动、颂春诗会——暨礼贤典礼、“恢复与重塑”——5.18主题文艺汇演、“开蒙启智、礼敬先师”——孔庙研学活动等,全年在孔庙开展各项活动共32场,为我馆的社教场地开辟出新的载体,扩大了我馆社教活动辐射范围。
(三)多措并举抓宣传,推广工作见实效。我馆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文化服务活动,并同步转载各类重要防疫宣传资讯,做到了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另外,我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网络、微博、电视、报纸等平台宣传馆内的重点工作,全年在馆网站上发布新闻50余条,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新闻70余条,《中国江西网萍乡频道》发布新闻20条,在省级电视媒体发布新闻3条;萍乡电视台《萍乡新闻》《八点一刻》栏目播出新闻共4条,我馆新闻资讯在《萍乡发布》《大江网》《中国萍乡网》等多家网络媒体上转载,进一步提升了我馆的社会知名度。
四、开拓业务新局面,文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馆始终坚持以夯实文物保护研究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拉手,深入研究挖掘萍乡历史文化和馆藏文物价值,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基础性建设,为博物馆未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以古建保护为突破点,全面完善萍乡孔庙各项基础设施。一是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对萍乡孔庙陈列展览项目的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强力推动项目建设进程,并专门成立了由市文广新旅局牵头,市财政局、市重监办、市城投集团成员共同组成的项目招标工作小组。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确定了项目招标控制价,并明确由市城投集团出资,总投资金额约为889.85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公开招标,正在紧张施工中。二是全方位推进了萍乡孔庙“三防”建设,努力构筑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逐步解决了萍乡孔庙长期缺失安全设施的遗留问题。目前已投入120万元完成了安防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已编制消防方案通过省文物局审批并获得国家专项资金150多万元,年后将启动招标程序;争取到防雷专项资金70万元,目前正在编制防雷设计方案。
(二)以文物保护为立足点,强力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及纸质文物修复工作。为进一步改善馆藏文物保护保存环境,尽可能延长文物使用寿命,我馆申报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纸质文物修复项目,获得了500多万元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利用项目增添了一批库房文物预防性保护设备,将展厅老旧木展柜全部更换为先进专用文物展柜,修复了56件套共86轴馆藏纸质文物。同时,利用纸质文物修复项目契机,建立了全省首批较为专业、系统的文物修复中心,设有字画、陶瓷、金属器、化石等类修复室,目前修复中心已完成初期建设,配备了字画拷贝工作台、装裱案等各类文物修复设施设备,为我馆下一步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以盘活馆藏资源为着力点,及时完成文物建档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进一步规范博物馆文物档案的要求,在任务紧、工作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1012件/套馆藏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建档工作(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完备了馆藏珍贵文物档案资料,包括对原有的一、二级文物重新建电子和纸质档并补充文物绘图,对馆藏三级文物也进行拍照、绘图建立电子档案。另外,还完成了《韫柜藏珍——萍乡博物馆馆藏精品选·杂器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并将电子版放在馆网站上提供免费阅读下载服务,实现了资源成果的有效共享。
(四)以文物征集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馆藏数量和种类。我馆通过加强与馆际之间,以及民间藏家的互动,鼓励民间有识之士捐赠藏品,全年共征集文物107件套(实际数量344件),其中赴文物市场和旧书店征集到了40件套文革时期的藏品,向个人收藏家胡冬昌先生征集到全国知名书画家创作的作品31件套,接收社会各界捐赠藏品36件套(实际数量271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种类,完善了馆藏结构。
五、提升素质强内功,争当学思践悟“排头兵”。
我馆紧紧围绕练内功、提素质的工作目标,采取组织学习、邀请专家讲学、参加教育培训等举措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全年,组织业务知识讲座培训20次,党史学习教育培训14次,文物、消防安全知识培训4次,消防疏散演练2次,法律知识培训1次,财务知识培训1次。同时,积极派员外出参加各类交流学习,先后派员参加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培训班、中国孔庙保护大会暨第二十三次年会以及参与浮梁城墓葬文物修复学习等。
六、2022年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萍乡博物馆将继续按照市局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我馆的工作实际,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主线,进一步树立创新理念、开放理念、专业理念,全面推进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2022年全馆将重点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博物馆基层党建工作纵深发展。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继续篇”,深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政治教育引导。
(二)抓牢文物安全防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提高安全意识,抓好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加强安保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大安防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安全保卫工作的顺利进行,再创文物安全年。
(三)做好文物保护项目。抓紧完成萍乡孔庙陈列展览项目施工;做好馆藏纸张文物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强文物修复中心的建设,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四)创新社会服务理念。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利用主馆和孔庙两个阵地,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策划贴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
(五)加强学术交流协作。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中科院等高端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积极与省内外兄弟馆开展业务交流。
(六)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创造机会加强业务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