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它把《清明上河图》演绎“活”了
发布时间:Apr 14, 2023 | 作者:
宋太祖赵匡胤的起家之地(今河南商丘)
出土了六枚春秋时期的古钟
钟上刻着“宋公成”三字铭文
当朝皇帝宋徽宗视其为国运昌盛的好兆头
立即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
选用最好的材质,仿照古钟式样
铸造了12编(每编28只,共336枚)编钟
这些钟被命名为“大晟”
“晟”有光明、兴盛之意
敲之音质醇厚,清澈明朗
排列起来摆放,气势恢宏
宋徽宗将其所奏的乐曲
命名为“大晟乐”
并称其为“宋乐之始”
同时建立大晟府
没能像名字所期许的那样
在它铸成22年后,靖康之变
宫廷里的大晟编钟
有些被金人抢走,有些流散民间
还有些在金兵入汴时被宋人埋于地下
如今,336枚大晟钟目前仅剩36枚
在它的“出生地”河南开封仅存1枚
它既是宫廷乐器
也是北宋的“校音器”
除了拥有宫廷乐器的尊贵身份
大晟编钟还是一种“律器”
作为标准音律为其他乐器“校音”
这样就能保证一首乐曲
不走样地在另一个地方演奏
△《小雅·南有嘉鱼篇》卷一(局部)
确立“书同文、车同轨”
是对我们物质生活的规范和完善
那宋徽宗铸造大晟编钟确定“音同高”
每套编钟形制,大小相同
通过正鼓部壁的厚薄来调节音高
这是大晟钟特有的调音方法
每套大晟钟的基准音高都是
△钟体刻有“大晟”“夷则”
还铸有律名,标注音高
这件“大晟·夷则”编钟上
刻有的“夷则”
就是古代十二音律之一
现在,它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实际音高
新钟再次奏响千年华夏之音
上世纪90年代末
专家学者开始搜集散落在
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大晟编钟资料
遍访现存的所有北宋大晟编钟
△大晟编钟复原品
专家团队在仿制北宋大晟编钟的基础上
研制了“新”青铜打击乐器:大晟新钟
新钟延续了大晟编钟的外形
但通过打磨钟体内壁拓展了音域范围
“改良”的大晟新钟
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中供人凭吊的文物
而是能与各类乐器同台演出的
△大晟新钟
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
开封博物馆用大晟新钟演绎宋代乐章
听!这是贯穿古今的金声玉振↓↓
2023年3月28日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河南开封州桥和附近的汴河遗址位列其中
这座北宋都城还有更多秘密深埋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