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详情页

文化甘霖润万家 全民美育绽芳华 ——2025年萍乡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May 27, 2025 | 作者:


              5月19日—5月25日,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的2025年萍乡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旨在进一步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自5月19日活动启动以来,萍乡市文化馆精心策划6大类、198场群众文艺活动,累计吸引52160人次参与。通过“馆内+馆外”“线上+线下”全域覆盖模式,联动市县乡三级文化阵地,构建起“周周有活动,日日有精彩“的文化惠民新格局,全面彰显公共文化服务的时代担当。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满足全龄文化需求               
 5月19日-25日活动期间,全市文化馆(站)从“全龄、全时、全域”的角度充分考虑市民文化需求,针对性推出非遗展演、艺术展览、公益培训等多元文化服务体验项目。 惠民演出——非遗新韵惠万家:十余场“'赣文轻骑兵'惠民演出”好戏不停,市县各级文化馆(站)志愿服务队精心准备上百个“接地气、有思想”的精彩文艺节目,既涵盖了江西莲花落、萍乡春锣等传统非遗内容,也包含了器乐重奏、街舞串烧等多种现代感十足的表演,以“小而精”的演出形式穿梭于大街小巷,引得超过一万名观众驻足观看点赞。 
1749630282725.png

           文化展览——千年技艺零距离:“纸韵千年”剪纸作品展、湘东非遗摄影展、傩面具展等多个内容翔实的文化展览、讲座全天候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吸引近五千观众到场参观聆听。“新年画”流动展览随惠民演出走近群众,让非遗之美走进街巷,以文化之美打动人心。

           美育课堂——全民美育不打烊:传统与现代全覆盖。十余门艺术公益培训课程同步启动,既有如古琴、书法、古典舞等传统艺术美育课程,也有如普拉提、电子琴、美妆等现代艺术美育课程,共吸引510名各年龄段的学员前来体验,真正实现“全龄友好”文化浸润。 
      
           总馆分馆协同发力, 文化服务全域覆盖               
 在2025年萍乡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市文化馆充分发挥“总分馆制”效能,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以“全域覆盖、精准惠民”为目标,推动文化服务深入基层。市级主会场推出非遗展演、全民美育公益课程等精品项目;安源区分馆以7场街头演艺点燃市井文艺热情;湘东区分馆通过傩面具展、非遗摄影作品展,以视觉语言诠释地域文化精髓;芦溪县分馆开展多场“送戏下乡”活动,将京剧、采茶戏等送至乡镇村落,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上栗县分馆依托“大地红之歌”品牌,举办多场公益演出,将烟花、民俗与百姓舞台深度融合,展现文旅融合新活力;莲花县分馆组织莲花客家绣传承人走进校园,带领同学们在制作莲花客家绣的过程中,感受一针一线间的匠心独运。总分馆协同发力,以“一馆一特色”的生动实践,织密文化惠民服务网,让萍乡城乡处处绽放“文化自信”的时代芳华。       
           妙用新型城市空间, 文化走近市民身边               
 文化活动主动靠近观众,突破传统场馆限制,将街头歌舞演艺、美术流动展览、非遗手工技艺等文化艺术形式延伸至天虹商圈、翠湖公园、鹅湖公园、南正街等城市地标,让传统文化内容不再被束之高阁,进一步打造“文化+”的发展新格局,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焕发文旅融合新活力,让艺术有机融入生活,真正展现“群众文化”风貌。 
           线上线下紧密融合, 科技赋能文化传播               
 数字平台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阵地。“云端课堂”通过微信视频号直播服务周课堂、讲座,累计互动超3000人次。面对阴雨天气等突发情况,市文化馆亦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部分线下活动转为线上展播。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既保障了服务连续性,也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了参与机会,保障服务“不打烊”,实现文化服务“零距离”。
 
          2025年萍乡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人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动、多元形式融合、科技赋能创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化惠民答卷”,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更以“传统焕新声、全民共美育”的生动实践,为萍乡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服务宣传周的成功举办,是萍乡市文化馆践行“文化为民”宗旨的生动缩影,更是推动群众文化繁荣与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未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总分馆协同机制,加速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拓宽文化惠民覆盖面;凝聚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生态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