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详情页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萍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体育类线上展览

发布时间:Jun 12, 2020 | 作者:


2020年6月13日

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市非遗保护项目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

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为人民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我馆特举办萍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线上展览!

体育类非遗保护项目展示↓↓↓

芦溪年丰狮(杂技与竞技 省级第三批)

芦溪民间的群众艺术丰富多彩,代代相传,年丰狮便是其中一种。它始于清康熙年间,相传是因天灾人祸,有彭姓乡民为求平安,从外乡引入。年丰狮造型酷似真狮,狮头原先用竹蔑扎制,现用玻璃钢翻制,内装操持起舞用小柄,狮眼用蛋壳或乒乓球做成,顾盼传神,栩栩如生,而狮身披金黃、橙、紅色毛。年丰狮一般是8个人,4个舞狮,1个耍绣球,3个伴奏。雌狮雄狮成对出现,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狮。二人舞一头狮子,由装扮成武士的人前领,手拿绑有彩带的狮球。年丰狮属北狮一派,又融文狮和武狮为一体,不仅有擦痒、舔毛、抖毛等小动作,还有跳跃、翻滚、腾转等高难动作,其中高台阵势最为惊险。用桌、凳搭成高台,雄狮与舞狮球者逐级跳跃而上,在高台上打滚、腾转、站立,而后高空纵跳打滚而下。雌狮则在高台下表演打滚、站立等动作,加上耍狮现场的锣鼓声、观众喝彩声不断,气氛热闹非凡,把兽中之王机灵威武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之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

年丰狮因为动作难度大,舞狮者都有武术功底,都是12、3岁便开始习武。年丰狮在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如今,年丰狮作为我县优秀的民间艺术,以其广泛的群众性和普遍的娱乐性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欢庆节日、开业庆典的吉祥物和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


罗氏“金箍铁”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市级第四批)

“金箍铁”拳属中国传统武术中“内三家”(形意、八卦、大极)之外的典型南拳内家功拳种。它出自南岳(湖南衡山)。其特点:古朴天然,低桩稳健;攻防兼备,坚如磐石;气势磅礴,刚猛无比;攻如泰山压顶,形如饿狼扑食;手法奇特,简单实用,招招制敌。清嘉庆年间,南岳弟子慧可和尚去武功山云游朝圣时,奇遇罗大滨(大安迪可公罗氏族谱第十七世孙),两人一见如故,便邀其住在罗家。故此,慧可传“金箍铁”拳于罗大滨。后经罗氏十八世孙罗士敬(邑庠生营千总职)潜心研练,并结合罗氏家传武功特点,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罗氏金箍铁”拳。传至罗凤冈(罗氏十九世孙曰翔)时为鼎盛期。后因罗凤冈参加萍乡哥老会,为起义领导人之一(封平南王)。清军镇压后被杀,并将罗氏祖宗祠堂及罗凤冈家全部焚毁一空,族人及余党相继逃亡。关门弟子周皇生潜逃在外,民国后返乡,在檀树下聚一孀妇为妻,继传“罗氏金箍铁”拳,以授拳、行医为生。时逢乱世,传承甚微。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本应发扬光大。不料十年浩劫将仅存的一些书籍、拳谱等资料洗劫一空。无奈“罗氏金箍铁”拳的命运只能口传身教,以维系这种濒危传承状况。